首页 > 乡村振兴 正文

常用消毒剂解析(二)

来源:宁夏三农呼叫中心 发布时间:2012-05-11 

  高扬    研究员    银川市兴庆区农牧局

  2012年5月11日
  2.1戊二醛的复配使用
  2.1.1戊二醛与季铵盐类复配
  2.1.1.1与苯扎溴铵复配
  苯扎溴铵和戊二醛的复方制剂,既保存了戊二醛、苯扎溴铵各自广谱、高效杀菌性能,两种物质复配后又具有很强的增效作用,且稳定性好,并具毒性、刺激性和腐蚀性均小的优点,复方制剂效果更佳;用于养殖水体、养殖器具的消毒灭菌。防治鱼、虾、蟹、鳖、蛙等水生动物的出血、烂鳃、腹水、肠炎、疖疮、腐皮、红体、白斑等细菌性疾病。
  2.1.1.2与苯扎氯铵复配
  戊二醛和本扎氯胺的协同效应受总浓度和配比影响。当总浓度超过100 mg/L,杀菌率逐渐接近100%时,协同效应将逐渐消失;戊二醛和苯扎氯铵复配时总加药量应在80 mg/L以上,且配比在1:1~1:2之间效果最好,单独使用苯扎氯铵具有抗药性且效果不佳。
  2.1.1.3与癸甲溴铵复配
  癸甲溴铵40%戊二醛5%(山西山奇药业有限公司)
  戊二醛30%、癸甲溴铵30%(山西博睿汇康科技有限公司)
  2.1.2酸性强化戊二醛
  由2%戊二醛加入0.25%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而成,pH值为3.2~4.6。酸性强化戊二醛最适直接用于养殖生产工具的消毒与杀菌。
  2.1.3中性戊二醛
  由酸性强化成戊二醛加碳酸氢钠调整溶液pH值至7.0即成中性戊二醛。其稳定性比碱性戊二醛溶液好,但不及酸性强化戊二醛。市售强化中性戊二醛和强化碱性戊二醛通常为二元包装,即碳酸氢钠和亚硝酸钠与戊二醛分开包装,须用前混配。
  2.1.4碱性戊二醛
  用碳酸氢钠将2%戊二醛溶液的PH值调至7.5~8.5,称碱性戊二醛。碱性戊二醛溶液对细菌芽孢的杀灭速度比酸性、中性戊二醛溶液快,但碱性戊二醛溶液不稳定。室温放置2周,其浓度即明显降低,且杀菌作用明显减退。
  分析提示:较浓水质下午,PH较高,有时短时间内在9以上,且温度较高,此时戊二醛作用往往会影响。夏季使用戊二醛在上午为好,避免下午因水质较肥而产生高PH,而带来的稳定性差,易失效的副作用。在国家规定的制剂规格5% 、10% 、20%中,20%的浓戊二醛比5%、10%戊二醛杀菌效果好。水质较清的瘦水塘慎用。勿与强碱类物质混用。各种生产工具、物品消毒后,放置2小时以上未用时,需重新消毒后再使用。
  3、季铵盐类
  国标产品仅有苯扎溴铵(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90%含量商品名为新洁尔灭。作用机理是苯扎溴铵能降低水溶液表面张力,促进水的扩散,改变细菌细胞膜通透性,进入微生物体内致使其蛋白质变性,导致微生物代谢异常;并能溶解损伤微生物体表脂肪壁,产生溶菌作用。
  特点: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微溶于乙醇。具有典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水溶液搅拌时能产生大量泡沫。它化学性质稳定,耐光,耐热,无挥发性,可长期存放。其抗菌谱广,对革兰氏阴性、阳性菌都有杀灭作用,还可用于杀灭虾蟹固着类纤毛虫。但对病毒效果差,对霉菌、芽孢无作用。具有杀菌浓度低,毒性、刺激性低,无腐蚀、抗菌作用快且强等特点,它使用方便,成本低,且是常用的非氧化性灭藻剂。常用于养殖水体、养殖生产工具消毒灭菌,以及防治鱼、虾、蟹、鳖、蛙等水生动物的细菌性疾病。苯扎溴铵比新洁而灭具更好的杀菌活性。但其杀菌效果易受水质硬度的影响,在酸性条件下杀菌效果较差。
  分析提示:不可与其他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合用,瘦水塘慎用。
  二、水产养殖中消毒剂的应用
  1、防治水产养殖动物疾病
  1.1预防性消毒
  预防性消毒分为底质消毒和水体消毒。池塘淤泥是水产养殖病害的温床,养殖前期选用氯制剂清塘消毒是预防鱼病发生的有效措施之一,如果没有条件清塘消毒,可以抛洒颗粒型制剂(如氯立得、颗粒型溴氯海因)进行底质消毒。而定期地采用不同消毒剂交替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更是预防水产养殖病害中经常采用的必要手段。
  1.2治疗疾病
  对于细菌性疾病,每种消毒剂都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应用十分广泛。对病毒性疾病,最好选择碘制剂。
  2 、改良水质
  目前很多人误认为水质改良剂与消毒剂是牛马不相及。其实消毒剂本身也是一种水环境改良剂,比如二氧化氯,它除了杀灭病菌外,还具有控制有害藻类、降低亚硝酸盐等有害因子浓度、改善水色等功效。我们经常使用的水质改良剂,很多都隐含有消毒剂成分或者就是某些新型消毒剂,最明显的例子,近两年,市场上的消毒型底改深受养殖户青睐,且效果也很明显。
  三、消毒剂使用禁忌
  1.泼洒用药时间一般在傍晚前后,泼洒后,气温、水温降低,可减少鱼类的应激反应。如清晨用药,因水体中溶氧含量较低,易造成浮头。中午用药因阳光直射的作用,会降低药效。
  2.鱼体缺氧时本身处于应激状态,其抵抗力下降,所以鱼浮头时或浮头刚结束不宜用药,雨天、阴天气压低,水体极易处于缺氧状态,也不易用药。而此时用药后易造成毒害作用,使养殖鱼类烦躁不安,加剧其应激反应,引起甚至会造成大量死亡。
  3.要根据池塘面积、水深精确计算用药量。以免造成因过量用药而引起的毒害作用,或因用药量不足而达不到预期效果。超剂量用药常常会引起鱼类死亡或引起药物残留超标。在考虑减少水体有机物对药效损失适量加药时,最好咨询专业技术人员后,再使用相应措施。
  4.泼洒前要按照药品说明,将药物溶解于所要求的溶媒中,不能有药物颗粒或团块,以防药物因没有完全溶解,施药水体达不到浓度而起不到应有效果。或养殖动物误吞食药物而引起死亡。如生石灰要化浆泼洒,漂白粉不宜干施等。
  5.泼洒药物时不能同时投喂药饵,最好是投喂后再泼洒消毒药物。注意药物要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过期药物既达不到用药效果,有的还会产生毒副作用。生产者要注意过期失效药物的鉴别。例如漂白粉没受潮失效时,呈粉末状,不结块。
  6.泼洒用药切不可一点倾倒,应用水勺均匀泼洒。全池泼洒用药时,要从上风口向下风口处泼洒,并使药物分散均匀,尤其注意塘边角处,否则会造成用药不匀,局部药物剂量过大或过小,会引起毒害作用或局部因药物不足达不到预期效果,致使死鱼或鱼病复发。
  7.用药前要做好相应的应急准备工作,用药后观察一段时间(2小时~4小时),一旦发现异常,要马上采取相应措施。夏季使用消毒剂后,用药前后要开动增氧机增氧,且药物用量不可过大,以确保因用药后缺氧而导致养殖鱼类死亡。
  四、消毒剂药害规避
  1.选用外用消毒杀菌剂时,须根据水质肥瘦情况合理选择药物,清瘦水质或藻类丰富但有机质较少的池塘宜选用非氧化类杀菌药物如戊二醛、苯扎溴铵等,水质过肥且有机质丰富的水质宜选用氧化类杀菌药物如过氧化氢、二氧化氯、强氯精等;同时选择药物时还须注意药物对水产养殖动物的刺激性,无鳞鱼类如黄颡鱼、大口鲶、黄鳝等常因使用氧化型消毒剂如强氯精、漂白粉等强刺激性药物而破坏其粘液,从而使其丧失重要的保护屏障,应选用如苯扎溴铵、戊二醛等非氧化型消毒剂。
  2.使用药物全池泼洒时应充分考虑水质因素。通常不良水质的表现形式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水体缺肥或肥力无法释放的浮游植物量低的水体如澄清水、浑浊水、青苔水等,第一类水质的水体因为缺乏浮游生物,因而使用消毒剂后,常使水体浮游植物数量急剧下降而导致水体缺氧,同时药物被有机质或其它无机物消耗,导致水体缓冲性差而发生药害事故,此类水质若确实需用药,应选择安全性大且低剂量用药。第二类是水体严重富营养化的养殖池塘,如蓝绿藻水华水、红水、黑水、老绿水等。这类水体常因富积大量有机物质,在使用药物后,会引起藻类死亡,加重水体的氧债而发生药害事故。此类水质用药前应首先使用化学类水质改良剂改水,再使用其它全池泼洒药物进行防病治病。
  五、消毒剂药效影响因素:
  用药过程中会受到药物本身、鱼类机体、用药方法、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这些因素不仅影响药物的作用强度,有时会影响药物的性质,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和有害作用。
  1.不同年龄的鱼类对同一种药物的反应有很大差异,幼鱼一般对药物较为敏感,这不仅由于它体重轻,更因为其体内活性酶含量较低,肝、肾功能发育不健全,对药物转化能力弱,易引起毒性反应。同种鱼类个别个体对药物有特殊敏感性和耐受性。
  2.药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稳定性、酸碱度、解离度及溶解度等)影响药效。由于消毒剂是泼洒剂,需要以水体为媒介而作用于微生物,这种间接作用均会多少影响药效
  3.养殖水体中的重金属、透明度与PH、溶氧量、氨氮的含量等都会不同程度影响鱼类健康及药物作用的正常发挥。水生动物多为变温动物,水温对药物作用影响极为重要,通常情况下的用药量是指20℃水温条件下的基础用量,水温达到25℃以上时,应酌情减少用量,一般水温每升高10℃,药效约增加1倍。而低于18℃时应适当增加用药量。
  4.转运、分塘鱼种时的拉网捕捞操作、缺氧浮头、大量添加和抽减池水都会造成水生动物应激反应,当水生动物处于应激反应状态时,也会影响用药效果。